- 儿童(尤其婴幼儿)的呼吸系统(气道狭窄易塌陷)、循环系统(心肌收缩力弱)、神经系统(血脑屏障不完善)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是成人的 2-3 倍。
- 儿童氧耗量是成人的 200%,但功能残气量仅 50%,缺氧耐受时间不足 2 分钟。
- 术中血氧波动风险较成人高 4 倍,需建立秒级响应的生命支持体系。
* 相关数据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相关数据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童并非成人的缩影,尤其在麻醉领域,他们的生理系统呈现出独特的高风险特征。然而,我国专职儿科麻醉医生不足 3000 人,平均每 10 万儿童仅配备 1.2 名,远低于 WHO 建议的5名标准。面对如此严峻的人才缺口与高脆弱性生理特点,儿童麻醉工作面临多维复合挑战——不仅需应对患儿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还需满足高精度设备与技术体系的要求,更要在人力资源紧张的现实下构建坚实的安全防线。
这一背景下,作为儿科医疗高地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其麻醉科正以数字化、智慧化为基石,构建起数据驱动的麻醉与围术期新生态。依托数智转型,全方位保障患儿安全的同时,力求让每一位患儿都能获得“精密如钟表,温暖如春日"的围术期照护。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优质医疗资源输出单位
复旦版全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 连续 13 年位居儿科综合前三位
现有渝中院区和两江院区两个院区
刘立飞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麻醉科副主任
这些险峻手术的背后,是以高水平、专业化麻醉团队协作为支撑的,更是以高精设备为基底、数据为驱动的创新麻醉生态为依托。作为生态组成的关键部分,围术期智能监测系统的部署(“瑞智联”)正成为紧密连结麻醉团队,实现更快响应不可或缺的枢纽。
徐颖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麻醉科主任
抢救离不开团队协作。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生态建设,手术间的信息可以实时传递出来。在出现一些极端情况时,我们能够立刻组织一个比较有效的抢救。
麻醉机、输注泵、超声等高精密设备助力麻醉安全、精准、舒适实施基础上,围术期智能监测系统全面整合监护仪、麻醉机等多源设备数据,通过中央站、查看站、报警手表等终端部署,让二线、三线医生随时随地掌握所有手术间患者生命体征状态,实时接收异常报警。一旦发现(潜在)风险,第一时间介入处理或远程指导,显著缩短响应时间,遏制风险于萌芽。
以流动的数据筑起守护脆弱生命的前置防线,让有限的人力管理更多危重患儿成为可能,也让麻醉医生得以将更多细心、耐心和爱心倾注于每个孩子。
徐颖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麻醉科主任
有了这么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实时记录所有患儿信息,形成电子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的深度分析,识别潜在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用既往经验去帮助以后的患儿。
围术期智能监测系统所采集的患儿全息数据,将逐步构建起高质量数据平台和专病数据库,助力临床基于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展开多维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临床路径优化及个体化、精准化麻醉方案的制定,推动麻醉管理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与此同时,高精度数据也将为异常医疗事件(如血压急剧变化、不良事件)和质效问题(如手术时间延长的原因)的监管分析提供依据,辅助科室医疗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
通过数据化沉淀临床经验,反哺临床科研和精细化管理,最终回馈到临床实践,闭环推进麻醉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在儿童麻醉这一高风险、高要求的医疗领域,每一个细节都牵系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数智化转型正用精准的术中监测、更快的实时响应与个体化精准麻醉管理,织就起一张温暖的患儿生命守护网。让每一个幼小的生命,都能在科技与人文的双重护航下,平稳渡过手术难关。
迈瑞将继续携手全球麻醉医生共同推进更智能、更安全、更精准、更舒适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体系建设,让数据驱动的智慧之光,照亮更多患者的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