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智慧医院
运营 1 年就入选“国家队”

kv

2021 年正式运营,2022 年入选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在 1 年的时间内,顺利跻身“国家队”行列。

“智慧医院要建在国家信息高速公路上面。”在提及医院的快速发展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执行院长郑亿庆教授指出。

2017 年 1 月 22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启动了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工作。其中,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要定位是,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疾病防控、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区域顶尖水平,协同国家医学中心带动区域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提升,努力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1]

广东,虽然作为经济大省,但每千人床位数 4.95、医生数 2.83、护士数 3.55 的数据,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现出粤东西北区域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的态势[2]

其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后文简称“深汕中心医院”)是广东省委主导,深圳市政府出资在汕尾市援建的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目前作为粤东地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承载着均衡广东省内医疗资源,带领粤东医疗水平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院以来,深汕中心医院以智慧化建设为关键解题思路,快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承接粤东区域急症、重症及疑难杂症等医疗需求。

郑亿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执行院长

深汕中心医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它保障了智慧化医院的各类方案快速落地。

自正式运营以来,深汕中心医院落地了诸多优秀的智慧化方案,如瑞影生态、瑞智生态等。

在超声领域,深汕中心医院借助迈瑞瑞影生态下的全院超声互联方案,全面打通临床科室和超声科室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超声的智慧化落地。

基于这项方案,经过医院超声科室的培训和考核后,临床科室的医生可直接为患者开展部分超声检查,超声科医生则在线上调取临床超声图像并出具诊断报告,并且临床医生也可根据这一方案一键向超声科发起远程实时视频会诊申请。

临床医生开展超声检查

超声科组织院内培训

临床科室医生接受考核

超声医生线上调取超声图

超声科出具报告单

超声远程会诊

“超声作为一项常规技术,在临床上需求很大。我们想达到随时随地都能做超声的目标,让病人少走路、数据多跑路,减少病人往返科室和影像中心时存在时间成本和风险。” 郑亿庆教授在介绍该项目时指出。

急诊超声“零等待”
加强急症承接能力

目前,深汕中心医院急诊科是国家级与汕尾市双临床重点专科,承载着汕尾乃至粤东地区的急诊需求,因此对于其急诊承接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急诊超声在提升急诊科急危重症快速诊断(如严重创伤的 eFast 检查)、精准治疗(如休克患者的迅速置管)发挥着实时高精准“听诊器”的作用。

深汕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文先医生在介绍急诊科的超声应用情况时表示:“对急诊病人而言,是超声等病人,而不是病人等超声。在急诊,我的预期是接诊的时候就能做超声检查。”

急诊医生实行超声检查

急诊科使用的超声机器

以急诊中儿童患者常见的睾丸扭转为例,患者在疼痛发生的早期难以意识到就医的重要性,加诸就医所需的时间成本,留给急诊科医生的时间往往少之又少。在此场景下,阴囊彩超便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对比评估睾丸的血流情况,帮助快速鉴别诊断,提升睾丸存活率。

床旁超声“常态化”
提升重症诊疗效率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深汕中心医院急诊科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大量的急症。据统计,深汕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重症比例高达 30%。大量的重症患者意味着更频繁的检查需求。

以胸腹积水为例,如果患者的病情有需要,甚至需要以 1~2 小时的频率进行超声扫查,了解患者病情进展。这也带来了大量床旁超声的需求,据深汕中心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姚继祎医生介绍,在全院超声互联方案部署之前,超声科医生平均一天下午需要为近 50 位患者做床旁超声检查。

对重症患者实行床旁超声

方案部署后,经过超声科培训,在类似场景下,管床医生可以直接对病人施行床旁超声检查,减少超声科医生在不同病区间奔波所需的时间成本,有效提升诊疗效率。

此外,方案还支持接入掌超,将超声全院互联拓展至移动端。临床医生可通过掌超,辅助患者所需的拔管、穿刺等治疗场景,并通过移动设备将图像传输至超声科,完成信息闭环,让“超声设备跟人走”成为现实。

医疗数据“跑起来”
助力疑难病症会诊

此外,深汕中心医院也承接了粤东地区的疑难病症的诊疗需求,这对于院内 MDT(多学科诊断)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通过智慧化医院的建设,让医疗信息变得更加规范、准确。通过让这些信息跑起来,为多学科诊断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郑亿庆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目前,通过迈瑞的全院超声互联方案,深汕中心医院实现了信息的流动。“在过去,临床医生也会做超声检查,但这些图像信息往往留存在机器里。实现超声互联后,超声检查能够形成双签名的检查报告,保留在患者病历中,为后续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姚继祎医生指出。

在采访的结尾,郑亿庆教授笃定地告诉我们:“智慧医院的建设围绕的是被服务和做服务的人。”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解读
[2] 南方+:人大代表张弩: 推动粤东西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