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匈牙利人Hümer Hultl发明世界上第一把吻合器“Surgical Stapler”,由此开启外科手术的机械吻合时代。尽管它重达8磅,装配时长达2个小时,但其双排缝合钉遵循的“B”原则却被现代吻合器延续了下来,Hümer Hültl也被称为“外科缝合器之父’。
迈瑞腔镜吻合器SHARKTM搭载的智能芯片,提供TRSTM(TISSUE REAL-TIME SENSE)算法支持,实现智能调速、智能避险与智能反馈,帮助术者在切割缝合组织或血管过程中实现更高的成钉良率,降低故障发生率,获得更安心的手术体验。
相比于常规速度模式,成钉不良率降低71%
组织的硬度和厚度,往往会对吻合器的成钉良率造成挑战。SHARKTM可以根据组织的硬度和厚度,自适应调节击发速度和成钉力。当面对较厚的组织时,SHARKTM会主动降速,等待组织充分、均匀压,来保障器械击发更平稳、更优成钉。
切缝行程-组织厚度-异常状态-故障状态完整反馈
SHARKTM的智能反馈贯穿术中和术后学习的全过程。在手术过程中,SHARKTM以不同颜色的击发指示灯,实时反馈击发进程和组织厚度变化。术者可以更及时识别风险,安心掌控每一次切缝。当识别出需要主动避险的异常状态时,所有击发指示灯将显示为黄色,器械也将无法击发,以保障手术安全。
同时,吻合器的价值也延伸至单次击发之外。通过完整的日志储存,帮助术者还原击发过程中钉仓-组织整个系统中的真实情况,如钉仓选择,击发时长,组织厚度变化和卡钉原因等,从而缩短年轻医生学习曲线,并提供产学研延伸的平台。
芯片不间断进行信号收集,并进行速度精准输出调整
依托智能算法TRSTM,SHARKTM的每一次击发,都在主动识别击发背后的组织阻抗和击发力度。当识别到极端情况,如患者组织严重纤维化、组织过厚、钳口有异物、误装钉仓、空击发等,SHARKTM则提前中止操作,不再强行击发,以防止钳口卡钉,出现无法打开的情况。
如果从更纯粹的机械角度出发,一个吻合器要实现优良成钉,并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伤,“精致的零配件材料”、“精密的机械机构设计”以及“精妙的系统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SHARKTM的钉仓材料含复合纤维,具备更强的抗张能力,在极端情况下产生更少形变,保障优良成钉。
在结构设计上,SHARK™的一次性切割刀设计,有效减少刀刃卷边,保证每次切割更流畅、切缘更平整;优化的成钉凹槽设计,让钉腿在各类极端场景下也能精准进入成钉凹槽;独有的双向对合系统,则有效减少钳口关闭时对组织的搓伤。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吻合器要达成完美成钉,还需要几百个零件的精妙配合,保证在钳口关闭和击发时,各结构中的力顺利传导和衰减减少。
当器械正式在患者组织上开始夹闭和击发时,复杂的人体器官和组织也成为整个夹闭和击发系统的构成部分系统运转由此变得更为复杂。SHAKRTM在压榨力和组织--既对组织有足粘膜保护二者之间的取得良好的平衡----既对组织有足够的压榨力,又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组织粘膜的损伤,帮助其击发效果表现稳定。
在外科手术中,术者可能面对各种狭窄的空间结构或者具有挑战性的操作位置。
通过22°和30°两种角度的可拆卸鹰嘴以及60°的转弯角度,SHARKTM可以帮助术者在空间狭窄的腔镜手术操作场景下,如左上肺动静脉离断,低位直肠远端离断和胃食管结合部重建等,更好地置入目标组织,灵活高效地完成手术操作。另外,钉砧和钉仓头端的钝性设计,也减少了器械本身置入时可能对薄组织造成的损伤。
止血缝合一直是外科手术中的关键环节,现代吻合器的发展让外科手术更安全和高效。迈瑞SHARKTM吻合器,在对国际前沿技术快速学习应用基础上,进行跨越式迭代,优化打造国内首个真正的智能吻合器。未来,迈瑞将继续基于临床需求,在更智能、更安心更高效的方向上走得更远。
迈瑞总部位于深圳,为全球市场提供医疗器械产品。迈瑞在全球设有10个研发中心,与世界顶尖的专家和医疗机构密切合作,深入洞察各地需求,不断创新,快速推出高效的医疗解决方案,应对全球医疗挑战。迈瑞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子公司,在中国超过 30 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分公司,全球员工近万人,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研发、营销和服务网络。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提供更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帮助世界改善医疗条件、提高诊疗效率。目前,迈瑞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地区,中国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