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山海绵延、兼容并包,科创浪潮日益澎湃。11 月 9 日,在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一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国体育盛会盛大开幕。
体育健儿们热情逐梦、工作人员精密协作、志愿者们微笑服务……无数组织与个人的团结协作,筑起赛事顺畅运行的坚实防线。而我们也通过创新医疗科技,守望这场粤港澳大湾区的盛事。
11 月 7 日,广东卫视《广东新闻联播》报道大赛医疗保障已全面就绪
儿童并非成人的缩影,尤其在麻醉领域,他们的生理系统呈现出独特的高风险特征。然而,我国专职儿科麻醉医生不足 3000 人,平均每 10 万儿童仅配备 1.2 名,远低于 WHO 建议的5名标准。面对如此严峻的人才缺口与高脆弱性生理特点,儿童麻醉工作面临多维复合挑战——不仅需应对患儿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还需满足高精度设备与技术体系的要求,更要在人力资源紧张的现实下构建坚实的安全防线。
这一背景下,作为儿科医疗高地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其麻醉科正以数字化、智慧化为基石,构建起数据驱动的麻醉与围术期新生态。依托数智转型,全方位保障患儿安全的同时,力求让每一位患儿都能获得“精密如钟表,温暖如春日"的围术期照护。
大赛前夕,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包括迈瑞医疗在内的多家本土企业,研发设计出针对大型赛事和活动的医疗救护车辆,未来还将服务于常态化的城市应急体系。
该车辆围绕院前急救复杂的救治需求,配置模块化的行业高端急救医疗设备,并将重症救治设备和病人转运床进行结合,实现模块化快拆设计,将重症患者救治前移到第一现场。
车内急救设备包括融合体征监护、心脏除颤、超声筛查、12 导心电图等功能于一体的 BeneHeart DX 除颤监护仪、TV80 转运呼吸机、n 系列输注泵等,为院前重症患者救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罗红彬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主任
因为每一场的活动场景可能是不同的,比如有些赛事急救以创伤为主的,我们就把创伤的模块放进来。有些活动的急救是以慢性病或者内科疾病为主的,我们可以投入一些相应的模块进入急救车。
此外,这辆救护车还采用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智慧医疗系统和多模融合通信智能终端,急救车、指挥中心与院内急诊科能够顺畅通信、远程协同,实现“上车即入院”。
深圳 AED 覆盖率长期以来位列全国第一,截至目前,深圳全市公共场所共有 4.3 万余台 AED,分布在机场、地铁站、高校、体育馆、寄宿制高中、会展中心、社康等公共场所,深圳市民已用这些 AED 成功挽救 165+ 人的宝贵生命。
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的迈瑞 L 系列 AED
大赛前夕,深圳市急救中心举办急救培训
为更好地服务于本次大赛,深圳市在各大赛事场馆、保障酒店、公共场所等地增设 800+ 台 AED,并在赛前进行总计超过 8800 人次的配套急救培训,为每一声喝彩,提供最安心的守护。
启德体育场安装的迈瑞 AED
启德体育园是本届大赛香港赛区的重要场馆。在大堂、询问处等多个重要点位,共安装 10 余台迈瑞 AED,场馆 AED 设备的巡检工作也在赛前全部完成。
此外,在广东广州、东莞、佛山、汕头、汕尾、江门等多个赛区的赛事场馆,均配备迈瑞AED。并且,迈瑞支持相关单位在赛前组织了多场面向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急救培训。
在面向专业急救人员进行生命支持急救培训场景时,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采用迈瑞最新开发的急救培训考核系统,其培训课程和考核方案为大赛医疗保障量身定制,涉及的急救病例基于真实数据整合。在培训和考核过程中,可实时可视化反馈学员心肺复苏按压的质量,并且可以进行定量的考核评分,大幅提升学员急救培训效率和质量,同时提升了考核的客观性。
大赛正酣,接下来的十几天,让我们在生命科技的创新守望下,尽情享受体育竞技带来的无穷魅力。